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

你願意蝕底嗎?


  「剛剛出嚟做事嘅後生仔就最緊要識得抵得諗,肯蝕底,成功嘅機會就必然大增。」陳偉霖在專欄「墨寶」(17-8-2015)談論這個話題,他認為這句說話不合時宜,如果老闆期望一個領二萬元人工的職員,要做領二十萬人工的工作,其實非常不合理。一個職員值多少人工,就應該給予多少酬勞。


  我聽過的「抵得諗」理論,有不同的版本:「出來做事要抵得諗,唔好驚蝕底,咁先長做長有。」第一個不同之處,就是沒有了「剛剛出來做事」,即任何在社會做事的人都適用。第二個不同之處,「抵得諗」的結果是長做長有,是正確的處事之道,而不是爭取成功的方法。


第一種「蝕底」


  有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,給人的印象是經常生病,請病假是常事,後來年輕人透露了家庭灌輸的觀念:既然勞工法例說明每個月有一天有薪病假,那麼就不要蝕底,每個月都找「身體狀況不理想」的一天請病假,公司的醫療保險能補償部份醫藥費用,也是划算。


  年輕人滿意每個享有病假,但他另有不滿意的事,原來有個相同職位的同事,薪金比他高10%!其他同事替年輕人分析,其實年輕人的薪酬在勞工市場算高薪,若離職的話可能找不回這樣的待遇,但年輕人仍憤憤不平,深感蝕底而辭職!


  我自己覺得以上第一種「蝕底」,不是真的蝕底。第一個例子,病假的原意是讓生病的人休養,不至於一請假就失去工資,但年輕人竟將病假變成自己的每月例假。第二個例子,既然年輕人的薪酬,在勞工市場上算高薪,那麼就不是蝕底。這件事的奇怪之處,是那個相同職位的同事,莫名其妙地享有高薪,但他有自己的造化和遭遇,只是我們不知道原因罷了!心胸廣闊,自然豁然開朗。


第二種「蝕底」


  阿俊的工作效率很理想,交給他的工作都處理得又快又好。有一個忙得不可開交的同事,看見阿俊空閒,問阿俊能不能幫忙,阿俊斷言拒絕:「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。」那個同事心想:「我也知道不是你的工作,但我實在太忙才希望你幫忙,看你那麼空閒才問你!」


  阿俊知道自己的部門裏,有一些鎖碎的工作,一直放著沒有人處理。阿俊雖空閒,但絕不會碰那些工作,他認為做自己工作範圍以外的事,必然蝕底。


  以上第二種「蝕底」,就是做自己責任以外的事,我認為如果有時間,幫一幫同事又何妨,就算做多了,也不是什麼捐失,說不定從中得到不錯的經驗。我知道做事要有底線,要因應情況保護自己,假如同事有惡意的陰謀,把工作推到你的身上,當然要小心處理。假如同事只是太繁忙,蝕底了給同事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。

  大家應該能夠列舉出第三種「蝕底」,很可能是不能接受,必須拒絕,始終世上有不懷好意的人!但不能接受第一種和第二種「蝕底」的人,我倒覺得他們斤斤計較。